戴老师在七月二十七号的发言

六年前,高考结束,分数公布,成绩不错。根据要求给家长群发了一条信息,介绍了学校高考情况,结果一个考得不好的学生发信息,痛斥我们全然不顾低分学生的心情。我觉得委屈又惭愧。这一事件某种程度上促使我离开了原单位。

三年前,高考结束,录取完毕。按惯例,班上学生要制作一份蹭饭地图。一个学生发信息给我说,自己没有考好,录取的学校也一般,这些信息出现在蹭饭地图上,心理挺难受的。我说,图上只有城市,没有学校,就是让大家彼此知道一下去向而已。

他稍稍心安了一些,我却有些揪心。这个学生善良勤奋,素质高能力强,平时成绩不错,最后却考砸了。几次见面,他都显得很平静,我却看出了眼底深藏着的失落与不甘。当然,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一定能从挫折中走出,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让人痛心的悲剧并不鲜见。而高考前后的全民狂欢又如狂澜一般,冲击着身在其中的每一位学生。

这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似乎人人都想成为热搜。作为社会热点的高考,也成了全民狂欢的由头。考前组织仪式,考中评析试题,考后各种比较,可谓生命不息炒作不止。

当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促进今后之教育教学,这是可以且应当的。然而流量常常排斥理性,指手画脚的往往是教育的外行。一个状元能代表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吗?几个高分能说明全体学生发展的很好吗?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安静而又健康的成长,而不是让他们沦为标榜的依据和比较的工具。

今年上级要求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不允许公布高考成绩,所以六月平静了许多。然而人心总是按捺不住的,悄然之间改头换面的炒作重现人间,始如涓涓细流,继而河川奔涌,接下来大概又是波浪滔天了。不知真假的高分数据满天飞舞,名校录取人数纵横比较,至今日各校各班蹭饭地图也可罗列且剖析一番。

这种种的背后张扬着一个理念:只有金字塔尖才是教育应该关注的。全然不顾失落者的失落,伤感者的伤感,悲痛者的悲痛。偶尔有一两个声音表示反对,他们便言之凿凿:连这样的现实都不能面对,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这些充满不屑而又貌似严肃的表达者,已不知不觉成为“成王败寇”的信徒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拥趸。

这样的浪潮中教育者应该冷静。每个人须牢记,教育应该是善良的,善良的底线是不伤害。教育者应该努力呵护每一颗成长的心。这几年,所在班级的活动少了许多,不是因为年岁渐长不想折腾,而是学会了关注每一个人。因为有孩子失去了父亲,所以我们不过父亲节;因为有孩子家庭比较困难,所以我们不搞自购蛋糕的生日仪式;因为个别孩子的身体状况,所以非常“霸道”地给某些群体以特权……不去触碰心底的伤痛,避免让别人尴尬和难堪,我们要让孩子懂,我们自己也应该这样做。

几天前,班级所有学生都获知了录取信息,班级蹭饭地图也随之制作完毕。画面很简单,但很用心。除了大家所在城市名,还有一些彼此明了的图案及话语,更难得的是保持了中国地图的完整,没有忽视南海等国土。我觉得很好,大家也觉得很好。或许有人会觉得画面简单,信息不全,缺少创意,美感不足……有些声音让制作的学生有些不安,询问是否需要重做,我说:“本来就是给自己看的,别掺和到那些比较的漩涡当中那些图案、词句自己知道就行”。

让所有人平静地结束高中生涯,在大学里继续拼搏吧!

themap.jpg
除非特别注明,本页内容采用以下授权方式: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3.0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