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灘上
摘自素叶文学杂志第一期,1980年6月,香港。私以为该杂志在当下有独特的意义,展现了在香港更为古老的黄金时代,一个个鲜活灵魂的思想。那是一个公知的概念、后现代爱国、64事件都尚未发生的时代。
我一直觉得香港除了有和内地任何一座一线城市相同的繁华和对未来的跃进,还有另外一个维度,一种正在过时的、衰败的宏伟——它使人想到香港曾经的辉煌,惊叹于那种过时的风格下,却有着不输于当代的规模。那些贴着白色长条瓷砖的优雅建筑是,而这本天真又独特的素叶文学也是。
我收藏的这首小诗,和《我的心里有一片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作为一个海滨城市,香港文学与海密切相关——对于我,这是否可以算是命运的安排?诗人叫做许卓俊,他和他的诗歌,在互联网上无迹可寻。至少用谷歌没有用。他想把这首诗写给谁?背后有没有故事?抑或只是无病呻吟——纯文学创作,致敬着自己的梦幻?我大概已经很难得知了。
我还想说,香港的霓虹灯拆得差不多了,但是我们想到香港,印象中一定不会少掉这样东西。
小灘上
死亡之後假如還有生命
這孤寂的小灘會否多你的徘徊
生命太短促你固然要抱怨
但不要惱怒,死亡平靜而安寧
靈魂將如火焰般升騰飛舞當你故地重遊的時候
病魔的手再也拈不着你了
苦痛和煩憂早已捨你而去
你將如小鳥般活潑輕盈
(讓海風輕吹你垂肩的柔髮)
也許有一天,我們再相遇
在這兒。重聽那靜夜的濤聲
追那張螫舞爪的怒蟹
堆那未完成的沙堡——
也許,也許到時我再也認不得你了
那時我只有站在小灘上
向着大洋,和着海浪
呼喚你名